64
倒數24

文|塗翔文

  看影展其實是很獨特的觀影經驗,很多人可能都已淡忘了它的初衷。

  想當年,台灣只有「金馬國際影展」一個大型影展,我們都度過瘋狂排隊、嗷嗷待哺,每年等待著那兩星期汲取電影養份的年代。

  如今影展多如繁星,大台北地區平均每個月都有影展,還不包括許多場館固定舉辦的小型影展活動,「看影展」的資源不再像以前那麼珍貴,做影展的人也要比以往更使盡吃奶力氣推銷自己。

  今天,我和我們今年的電影大使郭采潔回她的母校「台北大學」辦校園講座,談她的電影記憶、如何出道、如何開始拍電影;也重看了她兩次在電影節得獎的畫面,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已認識的郭采潔。我比較驚訝的是,她講起以前當學生的時候如何期待每年影展,跟大家一樣買套票去看片,那雙眼閃閃發亮的神情。

  活動結束後,郭采潔在自己的臉書上貼了幾句話:那麼積極的想讓你們都認識台北電影節,是因為每年影展是我學生時候最期待的事!是去挖寶,然後可以回想很久很久,坐在旁邊一起看電影的人,不是來殺時間的,都是特地來的,那麼特別……。

  她所說的,不就是那麼簡單的、獨特的感動?我們可能都忘記了,影展其中一個很不同的觀影氣氛,就是幾乎大部份的觀眾都是主動、渴望來的,並不是和平常看電影一樣,走到大型影城、看著週遭滿滿的海報宣傳,然後就買票跟著從眾去看那些好萊塢大片。

  這幾年辦影展,有很多不開心的故事,來自觀眾常常握著「消費者最大」的尚方寶劍,任意對影展外場的同仁頤指氣使,甚至怒指各種不合理的要求與抱怨。我總覺得,影展應該是一種集體信仰的電影儀式,而不只是銀貨兩訖的買賣契約。我想藉著今天的日記,提前謝謝所有放映組同事,以及在外場時時刻刻面對壓力的第一線工作人員。

  他們的辛苦,最需要的是觀眾的體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第15屆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