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七歲美少女娜塔莉亞立志當個好媽媽,然而不負責任的小男友、狂歡派對與藥物菸酒、拋棄她的母親……不但使她的花樣年華變了調,也讓自己與孩子踏上意外的人生旅程。看似類型化的故事,在波蘭女導演羅蘭妮的大膽風格下展現迥異面貌,將小媽媽的老梗,拍成了令人出乎意料、驚喜連連的新銳佳作。繽紛的影像設計與直白的性愛場面,讓本片不只是青少年電影,更像是艷光四射的伸展台。


 色彩是《寶貝對不起》裡一個極為重要的元素,誇張而鮮明的色調搭配上節奏感強烈背景音樂,恰如其分的將青少年的不確定性、多變性以及不穩定性描繪出來。一對還尚未轉變成成年人的青少年,當面對到比自己更年輕而幼小的生命時,會面臨到困境和問題,透過一個看似荒謬和跳躍的故事線,清楚明白的點出了這項議題背後的殘酷和重要性。-Tina(台北電影節節目組實習生)

 如果要問,在電影開始的第幾分鐘能愛上《寶貝對不起》,我必須承認,看到超級有戲的寶寶用超大眼睛盯著螢幕的那瞬間,我就立刻喜歡上這部電影了!

  電影從一個年輕媽媽帶小孩的單一事件中,透過導演在人物性格、場景色調的配置及空間的運用,讓這部片成為一部視覺感和節奏都很強烈的電影。例如Natalia在影片的前半部跟其他演員對戲時,導演大量使用螢光粉色系,讓整個場景看起來像她腦海裡的一個美好小劇場,不得不邊看邊讚嘆片中的美術設計。在空間的運用上,導演很細心的在每個主場景中埋下不一樣的變化果實。例如在片中很常出現的主要場景之一:女主角娜塔莉亞的家,從母親離開之後,幾乎每隔幾場就有不一樣的擺設,或許可以把它解釋為Natalia 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以及恐懼。而家中唯一不變的擺設:安迪‧沃荷的作品,好像說明了這部電影的一切,又好像什麼都沒有說明,只是掛在那邊嘲笑女主角想要完成她的成名時尚夢,卻不得不被困在這個家裡的窘境。

  這是一部光用美麗畫面就能征服觀眾的電影。不僅是強烈的視覺風格與精彩的美術設計,故事更在你以為「事情好像就只能這樣發展了」的時候,驚喜不斷。在視覺刺激及越來越失控的劇情推展下,配樂雖顯得較不引人注意,但全片講述的其實是一個負面故事,卻因為配上許多嗑藥式的電子音樂,加上視覺與劇情推展相互交錯的刺激感,減緩了故事本身可能會帶來的負面情緒 。到底女主角有沒有辦法順利地通過一連串的考驗?非常推薦給喜歡刺激、影像風格強烈的觀眾朋友!-大樹(台北電影節節目組實習生)

《寶貝對不起》影片介紹

瀏覽其他「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單元片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第15屆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