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7/15(一)15:40
地點:華山二廳
主持人:塗翔文
出席:陳若菲(導演)、李道明(監製)、雷震清(剪接師)、撒古流
紀錄:陳又甄 / 攝影:蔡承歡

 

開場影人致意

主持人:跟大家打打招呼,說說電影的源頭。

李道明老師:謝謝大家大駕光臨,這部片名《排灣族撒古流十五年後》是接續《撒古流一》,片子為什麼會出現也是老天爺帶來的莫拉克風災,山地有非常嚴重的災害。這個地方我拍過兩部記錄長片,所以對這個地方非常多感情,加上跟撒古流一家和部落裡面很多人建立深厚感情。其實不是要拍片,而是趕快延續看看有什麼可以幫得上忙的地方。我們物質上能幫的有限,但應該可以幫忙把這一些發生的事情做記錄。我們請以前的同事們一起聚會討論,大家決定說要拍一個片子把這個事情記錄下來,所以就動員人物和設備下去做記錄。中間有很多人參與,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有正職工作,陳若菲就擔任下來,她說她願意,對這個題材有興趣,雖然她對大社不是非常熟悉,但也從不很了解到現在很可能是最瞭解,因為花了三年以上的時間在這個案子上面。拍攝了前後兩年,剪接也花了兩年時間, 四年後到今年年初我們才真正最後定稿這個片子。中間有非常多人協助,在這邊特別感謝,第一個當然是要感謝撒古流和太太他們一家人,但媽媽不幸過世,所以我們這部片子應該是要特別紀念她。這部片子我們其實材料拍得非常多,但只用了不到十分之一,不是剪接的提議,而是還可以再從這些拍攝的材料做一兩部片子, 但是他們都太累,剪了快兩年出來,大家都想休息一下。我們還可以在裡面剪出包括媽媽和撒古流相關的一些很有感情的故事出來。除了一家人還有大社的很多朋友,很多過去的同事都來幫忙,我們要特別感謝國家文藝基金會提供紀錄片的部分經費,其他是我自己想辦法。這部片對我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暫時先完成這樣一部片,再繼續完成下面的事情。

 

 映後Q&A 

主持人:完全看得出來這是一部很辛苦的記錄片,我們先從標題看到了撒古流先生,但我想所有的觀眾都感受到這不只是他的故事,而是很大議題的故事。我想請問導演,處理這麼龐雜的議題,挑戰最大的部分在哪裡?

陳若菲導演:你真是讀懂我的心,這真的是一個我從影以來接觸到最難的片子。風災本身就是這麼的複雜,我光要搞懂風災就花了很多過程。吸引我去拍這個東西是撒古流的文化厚度,因為在遷村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看到他完成部落設計圖和規劃,這些規劃不是遷村才有的,是他長年對於教育的思考。他本身是個藝術家,我們很抱歉在片子裡面沒有辦法呈現這個面向,因為我們集中在遷村方面。他是原民教育的推動者,「部落有教室」的思想是他開始創立的。這樣一個深愛自己民族的人,在這麼大的災難回到部落,他想利用這個絕佳的機會,可以重建這個部落,實踐他民族教育的理想,可是我們能夠看到他的挫敗,當時我在剪的時候就想要針對這個部分把它呈現出來,但遷村的問題實在太複雜,我光是要呈現遷村就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剪,剪出來一看剪接師就說這是遷村流水帳, 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找出路。後來我跟剪接師就花了很多時間,我們半個月的時間沒有在幹什麼,她一直跟我聊天、不斷問我問題,我們就理出一個方向:遷村是原住民處境的縮影,怎麼樣去呈現這個縮影背後的故事。剛好李道明老師之前拍了撒古流有非常多的史料,現在都是在中研院數位典藏,我們就從那邊把所有素材拿回來轉檔看東西。因為我之前沒有拍撒古流,所以我們就理出撒古流的志業,從一開始他回部落,到後來做民族學院、遷村,我們看到這些挫折,到後來他離開部落。我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把脈絡做出來,接下來是把我以前做的遷村流水帳,和撒古流的生命歷程以及努力,怎麼把它融在一起,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是做完回頭看,越看越清楚裡面包含的是什麼,對我來講它不只是遷村,而是透過撒古流的生命歷程,帶出原住民的近代史。他的背景是受過國民教育,母文化也很深厚,他比較兩者,讓我們看到原住民的文化在歷史中遭遇到的處境,還有物質進展到這個階段面臨到的問題在哪裡。

 

主持人:我們讓剪接師補充一下。

剪接師:我覺得我是最沒資格,只是當初嘴賤說人家是流水帳。小菲導演請我看她第一個版本的時候,她是非常用功的人,其實調理很分明,只是看了太多遷村的作品。我今天是第一次看到本尊(撒古流),那時候跟小菲導演說:「這位大哥好吸引人,我可以一直看著他聽他講話,鏡頭不動不剪都沒關係。」雖然我是剪接師看到東西都想剪,我那時候說根本不需要任何旁白或介紹,由主角串連就可以了,所有硬碟跟素材就這樣搬到我家。我之前都沒有接觸過,我今天回頭再看一遍回憶起來,就跟你們一樣,我當初就是導演的第一個觀眾,我每天都在問導演:「他(撒古流)為什麼要繼續做?」後來就非常佩服他,我每一個為什麼,以她三年的用功都會回答我。她回答的方式就是,上網去蒐集李老師所有在典藏文化裡頭的資料,另外抱了一組電腦在我們家客廳,不停把我的問題上網找到。更恐怖的是,因為不可能天天待在部落,我們突然間就想到族人可能有拍會議記錄,你們可以看到各種檔案都有,她就不停轉檔,接下來就是你們今天看到的成果。

主持人:請撒古流跟大家回應一下,當初他們決定再次拍攝你的時候,你的心情還有完成以後的感覺。

撒古流:我想要說的是,一個穩定的水、溪流、河,它的青苔一定是綠色的。有了青苔,我們不難發現青苔週邊有些螃蟹、小蝦子、小魚,都是小的沒有大的,在青苔的地方玩耍。所以一個穩定的河,有了青苔就像是子宮一樣,可以孕育很多生命。強壯的螃蟹不會在青苔旁邊出現,會在急流、深潭,所以青苔便成牠們下一代非常重要的食物來源和玩耍的場域。我們台灣的青苔、清澈的河流在中央山脈,為什麼我們會扮演著強風強雨,把我們的中央山脈摧毀呢?一個不穩定的河流絕對不會長青苔,附著在盤石上的常綠青苔會被這些大河所沖走,我們人在我們這塊土地台灣,有何等大的能力把青苔從我們中央山脈上掠過,這是我這一次在八八風災所看到的。

所以我們母親真的是受傷

我們要把青苔重新建構 是何等的難

不是我們人說要有就有

是要天意 而且是要長時間才能讓青苔保有生命

這是我看這個片子的感動

佩服我們親愛的朋友

 

主持人:很動人的一段,還有一點點時間讓大家交流,觀眾有什麼問題或想法,可以把握機會舉手提問。

陳若菲導演:我們敬愛的王小棣老師,非常感恩老師趕來,老師有沒有給我們什麼指教?

王小棣老師:你們太棒了!我對你們的心力充滿敬意,台灣加油!

陳若菲導演:還要感謝肯夢的朱平先生,因為撒古流去年是肯夢悅日獎的得主,朱平先生在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我們的片子推薦給所有肯夢的會員,還幫我們做了片子的第一張海報,我看到那張海報真的是很感動,沒有辦法相信會有人幫我們做這樣子的事情,謝謝朱平先生。有太多幫助我們的人都在這邊,我們就一鞠躬謝謝大家!

主持人:我們還有最後一點時間可以把握,有沒有觀眾有問題?

觀眾:我是古流的老朋友,蠻奇妙的是我二十幾年來跟他碰面不多。剛才看了這部影片,各位伸出手的朋友幫助古流,讓大家看見台灣的精彩和堅持。這幾天我常問自己,到底是什麼力量把我們揪在一起?我覺得這是一個只有天知道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從李道明老師、導演、剪接師,還有現場朋友,真的是有一股力量把我們揪在一起,因為我們愛這塊土地,不希望我們的母親再受傷。其實我看到古流剛才好像有在偷擦眼淚,我知道他想起我們的母親,不管是這塊土地、文化,還是我們真實的母親,這個期待是永遠都在的,謝謝。

 

主持人:好,來我們最後一個問題。

觀眾:我想請問男主角,因為我之前看小菲初剪的時候,我曾經跟小菲說,這好像是男主角的宿命。你十五年前回到部落,想做一些文化傳承的努力,但後來好像有點挫敗地離開,我看到十五年後好像也是遇到很多挫折然後離開。你作為一個懷抱理想和使命感的人,經過兩次挫敗之後,現在懷抱什麼樣子的信念,繼續你的志業?

撒古流:這個樓梯很高很長,我一直都在爬,這個挫敗其實是告訴我,應該休息一下,當然沒有放棄,還是要繼續爬那個樓梯。我想大家也都有那個樓梯,當你累的時候,或許是非常危機的東西,其實也是轉機的東西。當然我不可能放棄,畢竟我的文化、我的母親,我一直都在裡面,畢竟我還有孩子,所以在這個脈絡裡面,我不能缺席、不能放棄,也許這就是我的宿命。

肯夢朱平先生: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我剛去都蘭的時候,就被風采和使命感動。 我想跟撒古流說,你在影片裡面講到說要保留這個文化有很多方法,我相信我們大家都看得到,你的心、你的能量都一直在,希望你在未來能夠做更多的創作,我覺得創作才是真正永遠的,不要忘記你是藝術家,繼續創作你要創作的東西。 在目前現實的體制去改革真的非常困難,當大家在搶資源的時候對改革者來講非常困難。很高興今天看了這部電影,希望你能夠繼續創作,我們大家繼續支持創作,我覺得創作是超乎所有東西,最永久的東西,我鼓勵你,我們都知道你在做什麼,謝謝。

 

《排灣人撤古流:十五年後》影片介紹 

 更多映後座談紀錄請看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第15屆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