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
倒數19日
文|塗翔文
影展,也是一種教育。
我一直覺得,台灣很欠缺基礎影像教育。台灣人被電視的新聞台、談話秀、偶像劇與鄉土長壽劇攻城略地,對世界的觀點目光如豆,對台灣的了解全都是些惟恐天下不亂的小題大做。更不用說一群名嘴領通告費動口治國、謾罵、道人長短甚至互相攻訐的謬論,變成發生任何大小事時,代表台灣最重要的意見領袖。
我不擔心我們這一輩,或者更老的世代,我擔心的是未來。
又比如說電影。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年輕觀眾只進戲院看《鋼鐵人》和《超人》,其他的電影都用IPAD或電腦在網上看盜版;台灣的本土電影只剩鄉土喜劇與小清新偶像片。這一切該怎麼辦?
每次胸中一湧起這種憂心忡忡,就突然覺得,我們這一群不怕死的影展工作人員,似乎還有一些固守理想性的重要責任。有了影展,電影的多元性更寬廣、更完備,與國際的交流接軌也再多了些不一樣的管道;當然,還有許多屬於電影藝術與美學上的基本價值,仍然透過影展的平台在支撐與實踐著。
由於台北電影節和富邦文教基金會的合作,今天去參加了一場對象是高中大傳相關社團同學的座談,與郭力昕老師一起跟他們談「影展」這件事。我們從各自不同世代成長過程中的影展與觀影經驗談起,聊到影展的意義、必要性,甚至辦影展的概念。我不知道同學們聽進多少,但很意外的是,我自己因此做了很多反芻與思考。尤其是郭老師站在大學教授的觀點,講了不少他在校園裡的經驗與面對同學的反應,更讓我感觸良多。
我變得更清楚自己辦影展、策劃影展的意義與價值何在。談到「市政府」與「市民影展」這幾個字詞,我真是忍不住臉紅心虛。一直想到如夢幻般的情境,是好想拉一些位高權重的「雲端人士」,回到我們今天下午的時空,和這群高中同學坐一起,逼他們靜下心來,聽聽我與郭老師的談話。
很多事情,還是不便在日記裡多寫,一切點到為止。總之,影展或許對有些人來說只有很小的功能上的意義,但對我來說、對真正愛好電影的人來說,它還是一個充滿純潔理想的實踐場域。我永遠忘不了當年那個在長春戲院二樓大廳看完《愛在黎明破曉時》之後的自己,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夢想、不一樣的浪漫,還有──不一樣的電影。影展像為我開了扇窗,帶我進入那浩瀚無垠的影像世界,至今仍然悠遊其中、不亦樂乎。
竭誠歡迎更多影展「新鮮人」加入,永遠都不嫌晚。
對了,最後還是要工商服務一下:《愛在黎明破曉時》另兩場中山堂的場次還有剩票,千萬不要錯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