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
倒數11日
文|塗翔文
票房數字有多重要?
這是我最近接受的訪問中,第三次被問到這個問題。
雖然三次提到這個問題的上下文都不太一樣,但坦白說,這個問題總會有點冒犯到我;不過我亦總會沈住氣回答:「不能說完全不在意,可是如果真的一切只看票房數字,那我們做的就是片商,而不是影展了……。」
這個回答方式,一點也不敷衍,因為我真的是這樣覺得。去年底跟著去了一趟市議會,親眼見證那「不可思議」的預算審議過程,這部份為不傷大家的眼和腦,就不贅述了……反正情況和想像的一般糟。有趣的是,有議員用力地犀落我們,說每年花這些預算,票房也沒有特別好(去年的票房是比前年退步了一些);但也有讓我驚訝的議員,說出了「文化藝術活動不能只用數字來定論」的真理。
好險,這讓我還保有對人性與政治的最後一絲絲餘光,不至於完全絕望。
其實我很清楚自己的工作、與整個「台北電影節」的價值,並非只建立在票房最後究竟是幾百萬的數字升降與否之上,而是電影節本身應該被賦予的任務與功能。
今天訪問我的媒體是來自對岸,有幾個我很訝異的題目,甚至帶點質疑。當然,我不會輕易地被一些立場不同的提問給駁倒,我還是會站在我認為「正確」的觀點為根本,試圖回答對方的疑惑。其中有一題是最有趣的:「你認為台北電影節希望讓大家看到什麼樣的『台北』?」
我挺自信地回答:「西門町」就很台北,電影節以中山堂為中心,反映的是台北的文化,這個區是全台北市電影院密度最高的地方,有古蹟如中山堂、紅樓;也有一堆年輕朋友最愛來吃喝玩樂逛街的熱鬧商圈。它就象徵著台北的多元與活力,和電影節一樣,我們鼓勵新銳、推廣台灣電影,但我們不搞繁文縟節、不穿大禮服走紅毯(和現在對岸正在搞的大型影展背道而馳),我們在意的是觀眾與創作者的交流,以及電影本身在這個城市與這個影展受到尊重的誠懇態度。
說著說著,我有點像在「傳教」一樣,但這些話語可是句句真心。
像今年,我們甚至還做出創舉,從「露天放映」做發想,想說該如何可以達到同樣效果,讓市民一起免費看電影、卻不用在酷暑高溫下受罪?於是乎,才有了《決戰投手丘》的免費放映場出現。敢這麼做,就是電影真的好看!而且我們放的是全新的片子,不是上映過的舊片,我相信這場免費放映會有好口碑,而且還會讓一些從未看過影展的市民觀眾,明白「影展」在做什麼,甚至第一次認識台北電影節。
這個活動,就完全跟票房的考量背道而馳吧!當初我提議時,內部還曾有雜音,幸好大部份的同仁和我同心,他們都能明白我的發想初衷。我深信,只要用心,人人都會看得見。
說著說著,怎麼好像變成周星馳《食神》的台詞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