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6/29(六)11:00
地點:新光一廳
主持人:郭敏容
出席:雅辛烏絲達奧古(導演)
紀錄:劉又甄 / 攝影:吳佩儒
本屆台北電影節以伊斯坦堡做為主題城市,力邀了土耳其九零年代以降,最具份量的女導演:雅辛烏絲達奧古(Yesim Ustaoglu)作為本單元的焦點導演。雅辛烏絲達奧古的作品首次在台灣放映,吸引了眾多對土耳其文化有深入瞭解和興趣的觀眾前來觀影,豐富了映後導演講堂的精彩互動。
如今已發表五部長片囊括各大影展獎項,躍升國際影壇的導演雅辛烏絲達奧古,原先其實是建築師身分,負責修復建築。儘管不是電影科班出身,但電影始終住在心中,學生時代即透過撰寫影評和拍攝短片,表達對影像的興趣以及對人類的關照。
90年代拍攝第一部長片《追蹤》後,雅辛即放棄了建築的出路,開設電影公司。回顧所有作品,《追蹤》相較而言比較抽象。「我的第一部長片取材自最後一部短片《Hotel》,現在看來可能和之後的風格迥異,但我從中培養了自己的電影語言,並挖掘了之後延伸的電影主題。」
雅辛導演的所有作品都可以窺見社會和政治議題,第二部長片《太陽之旅》揭露了庫德族的苦難歷史,第三部《等待雲起》則講述了曾參與土耳其獨立戰爭的希臘人故事。導演本身住在土耳其,自然會關注土地上的事情。「我從周遭發生的事件擷取靈感,正逢政治火熱時期,這些議題便成了我創作上關注的焦點。」
觀眾在作品中看到了取材自新聞的黑白歷史影片,雅辛說明自己也用底片拍攝額外的畫面與之結合。《相遇在久別重逢》的導演曾在她的影片擔任副導,現在的影像風格也具有濃厚的歷史議題。「他們的確受我影響,不過我和新一代導演們的關係更像是互相學習的工作夥伴,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創作道路闖出一片天。」
空間和自然也是導演在鏡頭中著重描述的視野。「我家鄉在土耳其東北部的小鎮,住在馬路邊,因此空間和公路形塑了我後來的電影語言。我小時候常在想,如何逃離這個地方,如何看到世界更大的地方。」《等待雲起》談的是等待過程中對更大世界的想望、《太陽之旅》的英文片名Journey to the Sun也顯現了旅程往東行進,隨著進展調性漸趨溫暖,朝向太陽的過程。而《太陽之旅》和《潘朵拉的盒子》則都提到了身分認同,在回歸家鄉的途中思索著還記不記得自己。
「我的想法都反應在作品上,《愛之煉獄》的片名Araf,是介於天堂和地獄之間的等待過程,我想挖掘人生中等待的狀態。」男女主角後來在監獄結婚,潔拉或許無法繼續尋找工作,或許不愛未來的丈夫,但歐岡經歷一切事變後都未責備潔拉,導演想要強調的是兩人在這個時間點上結合,選擇自己人生的事實。
關於《愛之煉獄》女主角潔拉流產的一幕,有觀眾反映「比我看過的所有歐洲片都還要強烈」。導演表示這是她一項激進的決定,「這些事情時常在報紙上出現,大家看過後只當茶餘飯後,然而對我來說非常真實,我想和主角一起,把女生的煎熬真切批露在觀眾面前,讓全世界都知道。」
曾走訪土耳其的觀眾,認為土耳其位處東西交接地帶,是衝突感非常大的國家,而我們活在台灣,也在東西不同觀念的影響下生活。雅辛提出了自身的觀點:「大家常說土耳其蘊含了東西文明,然而對我來說,土耳其不是西方,是傳統中東的地中海文化。」導演在作品中處理的是,如何從傳統過度到西化的現代,新舊之間的衝擊。
台北電影節的觀眾深具水準,在《愛之煉獄》導演講堂中還有影迷以土耳其文發問,導演事後也專以土文回應問題,「在片中常會看到貨車司機手上拿著念珠轉,其實沒有宗教意涵,鏡頭跟隨的是中東男人的現實習慣。」
《愛之煉獄》中女主角潔拉和戀人貨車司機的關係並非愛情夢幻的原型,兩人之間的互動幾乎毫無對話。導演坦承,曾經試圖編寫對白,但對於來自不同地方的兩人,要向對方說什麼都覺得奇怪。雅辛曾向貨車司機做過近身訪談,發現對方總得經過好幾小時才會回應問題,而且答案總是剪短有力,貨車司機的個性就是如此。「我在吃早餐時,曾觀察過隔桌一對年輕夫婦,雙方一個小時都未講任何話語,我彷彿看到了男女主角,沒有更好的對白可以取代他們之間情感的交流。」
《愛之煉獄》Araf: Somewhere in Between
其他放映場次:7/05 (五) 11:40 新光一廳
留言列表